你的位置:彩吧图库中心 > 新闻动态 > 顾容霆|多维度协同推进银行审计效能提升

新闻动态

顾容霆|多维度协同推进银行审计效能提升

2025-04-13 06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87

在金融深化改革背景下,银行审计作为风险防控的第三道防线,可从治理架构、资源配置、质控体系三个维度,探索优化审计效能的有效路径,构建系统性效能提升机制,为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。

一、构建系统化审计治理架构

完善制度框架建设。依据《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》等规范,建立“三位一体”制度体系:基础规范层制定《内部审计章程》明确职能定位;操作指引层细化信贷审计、全面审计等专项规程;质量控制层建立涵盖立项、实施、报告的全流程标准。通过制度矩阵实现审计程序、文书、底稿的标准化管理,形成PDCA质量循环机制。

强化组织治理效能。建立审计委员会垂直管理体系,实行“双线报告”机制,在行政线向管理层负责的同时,职能线直接向董事会汇报。推行审计人员准入认证制度,构建“基础技能+专业模块+管理能力”三维培训体系,定期开展审计案例研讨和监管政策解析,提升团队专业胜任能力。

二、实施战略导向型审计统筹

构建风险导向审计模型。运用风险矩阵工具,从可能性、影响度两个维度评估业务风险。聚焦数字金融、跨境业务等新兴领域,建立涵盖各类新型风险的监测指标体系。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客户风险画像,实现审计资源动态配置。通过智能风控模型,提升异常交易识别准确率。

深化管理履职审计机制。推行“任中审计+离任审计”双轨制,建立管理人员“三维度”评价体系:财务维度设置资产质量、盈利水平等指标;合规维度涵盖监管处罚、内控缺陷等指标;战略维度评估数字化转型、绿色金融等战略执行情况。

三、构建全流程质控体系

实施精益化项目管理。运用六西格玛方法优化审计流程,建立“三阶段”质量控制节点:立项阶段实施风险评估量化计分;实施阶段采用交叉复核、专家会审机制;报告阶段执行技术审核、专业审核、合规审核“三级审核”制度。

完善质量评价与整改闭环。设计包含多项重点指标的审计质量评估体系,采用平衡计分卡进行多维评价。建立“整改台账—销号管理—回头看”机制。开发审计成果共享平台,实现与纪检监察、风险管控等系统的数据联通,探索建立审计成果运用机制,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管理人员画像、考核、任免、奖惩的重要依据。

(顾容霆 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)



Powered by 彩吧图库中心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Powered by365建站